拿什么拯救你,我的“月球”表面?
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……
我叫王一悠,同学们都叫我豆豆,因为我满脸长着红色痘痘。
夜深人静的时候,我常常站在镜子边,看着自己两侧高低不平的面颊,就像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一样,薄薄一层迷雾似乎蒙住了我的眼睛……
如果,时光可以倒流……
12岁生日那天,我突然发现,自己的额头冒出好多白色硬硬的点点。
13岁时,我脸上的痘痘越来越多,越来越大,皮肤也油乎乎的。爸爸总安慰我说,他年轻时候和我一样,长大就好了。爸爸说的是真的吗?
14岁时,妈妈带我去了“豆博士”皮肤管理中心。没办法,医院太远了,排队也很久,学生党,哪有这么多空闲时间?每次挑痘痘,好疼啊。
终于,我考上大学了。几年的战痘经历,让我灰心丧气。
不难发现,悠悠的经历,平常而又相似:好发于青少年;慢性病程,反复发作,时轻时重;初期多表现为油性肌肤和粉刺;不恰当的自行干预或医疗处理,甚至会造成更多继发性瘢痕。
那么,痘痘到底是什么?“月球”表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?带着这些疑问,我们开启今天的光电科普之旅。
痤疮和痤疮瘢痕
痤疮,俗称“痘痘、青春痘”。中国人群截面统计显示:痤疮的发病率为8.1%,超过95%的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痤疮,3%~7%的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。也就是说,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会发生痤疮。
痘痘那么常见和多发,何种人群更易患病呢?它的唯一表现就是粉刺吗?
通常来说,“大油田”的“痘痘肌”更易发生寻常型痤疮。粉刺就是最为常见的初发症状,它是由毛囊漏斗过度角化而形成,分为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。作为很多女生深恶痛绝的“素颜杀手”——黑头粉刺,多发生在面中部,尤其是鼻头和额头,常见针头大小的扩张毛孔,毛孔中伴有脂质栓,因接触脂质氧化,而呈黑色,故为开放性;白头粉刺则为闭合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痤疮皮损区,显微镜下还可见到很多“微粉刺”,它常先于炎症反应出现,皮肤外观基本正常,但在特殊光线和侧影下可见,因此被称为“逆光疹”。
很多素颜肌的完美追求者,为追求精致无瑕的“零毛孔”,常常错误的用粉刺针或手去挤、压、刺、挑等行为,将粉刺里面的皮脂等混杂物强行剥离。殊不知,当其突破真皮深层时,大多是瘢痕性愈合,为后续人生埋下无数痛苦的“坑”。
这种女生,往往会陷入一个护肤怪圈,常年化妆→反复长痘→痘印痘坑→情绪焦虑 →继续遮瑕→被迫化妆……如此反复,“月球表面”就逐渐形成。
除此之外,初发的粉刺还可进一步发展,形成炎性丘疹、脓疱、结节、囊肿、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瘢痕等(图1)。在其消退过程中,炎症可导致复杂的伤口愈合反应,胶原合成不足可致萎缩性瘢痕,胶原合成过度则可致增生性瘢痕(界限不超过组织原损伤范围)或瘢痕疙瘩(超过原范围,且持续生长)。
其中,80%的痤疮瘢痕为萎缩性,萎缩性瘢痕又进一步分为冰锥型瘢痕、箱车型瘢痕及滚动型瘢痕(图2)。
看到这里,大家肯定都替悠悠同学捏了一把汗,她的“月球”表面还有救吗?
光电是只“万能的手”
不用担心!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,一切皆有可能!让强大的激光、射频、强脉冲光等日新月异的光电技术,去拯救孩子们的“月球”表面吧!
2019年,最新发表的《中国痤疮治疗指南(2019 修订版)》中,明确增加痤疮后遗症如瘢痕、遗留红斑及色素沉着的处理。光电技术是痤疮辅助治疗、替代治疗和联合治疗的选择。
2022年,《中国医疗美容》杂志上发表的综述《面部痤疮瘢痕的光电治疗进展》归纳了治疗痤疮瘢痕的常见光电技术。
浅表的普通瘢痕和萎缩性瘢痕,采用CO2点阵激光疗效最好(图3);也可先行皮下分离术,对滚动型瘢痕疗效更好;其次,选择离子束或铒激光治疗,就治疗精确性和安全性而言,铒激光优于CO2点阵激光,且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疼痛的发生率更低,对滚动型和轻型厢车型瘢痕效果更佳;其他有效治疗方法,如非剥脱点阵激光、微针、射频治疗等。
相比来说,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治疗均较困难。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,如激素局部封闭疗法、染料激光等;瘢痕疙瘩可以先切除,后局部放疗。
总之,痤疮是一种常见的、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。就像内科的感冒一样,我们并不能将其所谓“断根”。因此,“治疗、美观、预防”是我们所有医生努力追求的目标。通过健康宣教和科学护肤,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轻舞飞扬,只要青春,不要痘!